滔滔北去的湘江與自西向東的溈水緊緊相依,
在兩河交匯的三角洲上,
有一座美麗的小鎮——靖港鎮。
?
這里沿河而建的十里長街彎彎曲曲,貫穿古鎮,
窄窄的街衢、悠悠的水巷分布其中,
由此形成了“八街四巷七碼頭”的建筑格局,
也成就了這湘楚大地上的水鄉風情。
地理交通的優勢帶給古鎮的,
除了商業的繁盛,還有連綿不絕的戰火。
作為通往長沙的要道,這里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。
靖港古鎮歷史上曾有過幾十次大大小小的戰事,
晚清名臣曾國藩人生中最慘烈的一場敗仗——靖港水戰就發生在這里。
清咸豐四年,曾國藩率領湘軍南下,
戰船剛抵達靖港碼頭,就遭遇了敵軍伏擊。
炮火的猛烈攻擊,使近半水師船毀人亡。
軍隊遭遇慘敗,曾國藩深感自責,決意以死殉國。
就在他要投河自盡的時候,被身邊的將士及時發現。
獲救的曾國藩陷入了深深的沮喪,從此萎靡不振,
直到他的父親寄來一封家書。
家書中說,
你這次帶兵出去打仗,是為了國家,
為了國家大義,勝敗皆屬正常,
你如果是出了湖南,戰死了,是死得其所,我為你驕傲;
如果你在湖南境內就這么求死的話,我不會為你哭的。
信中的嚴厲措辭,讓曾國藩振作了起來。
他重整軍紀,再招勇猛之士,
將別人對他“屢戰屢敗”的指責,
扭轉為“屢敗屢戰”的頑強,最終擊敗了敵軍。
湘軍忠勇血性的精神,從此播種在了這片土地上,
深深地影響著一代代靖港人。
東北的中日甲午戰爭、西南的中法戰爭、西北的收復新疆戰斗,
其中都能看到湖南人、靖港人的身影。
“忠勇血性”的湖湘子弟,
也從此贏得了“天下無湘不成軍”的聲譽。
伴水而生的靖港古鎮,
在湘江邊走過了近千年的時光。
金戈鐵馬的歲月里,
一代代靖港人始終不屈不撓,
用熱血和丹心譜寫著一曲曲英雄的贊歌。